我們不只要帶您認識這些令人嚮往的山居勝地,更要分享那些無法用海拔高度來丈量的故事:文學家筆下的山居歲月、等待自然奇觀的靜默時光,以及如何實踐「無痕山林」的理念。

真正的登山不是到達山頂,而是在攀登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自己。


《金山女孩》與安大略大熊湖

山中之遇:文學經典中的山居歲月。山,是文學家筆下永恆的繆思,是旅人心中不滅的嚮往。當我們追隨著名人作家的足跡,走進他們筆下的山居歲月,彷彿能觸摸到那份純粹的感動。

普羅旺斯的《山居歲月》

彼得·梅爾的《山居歲月》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普羅旺斯地圖。

遇見《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蒂》

約翰娜·施皮里的《海蒂》不僅是一部經典兒童文學作品,更是格勞賓登州文化的重要象徵。

來《雪國》享受冬季滑雪

《雪國》開篇的「國境的長隧道過去,便是雪國」,是日本文學中最著名的開場白之一。

光影盛宴:等待自然最動人的藝術

在這個快速步調的時代,「等待」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然而,為了捕捉大自然最動人的瞬間,等待反而成為一種深刻的體驗藝術。

阿里山的星夜狂想

阿里山的星空,是台灣最純淨的天文劇場。每當夜幕低垂,遠離塵囂的高山,便化身為觀星者的天堂。

山的回聲:我們留下什麼,帶走什麼

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的理念最早源於1960年代的美國。當時,隨著戶外活動的普及,國家公園和荒野地區面臨著遊客大量湧入帶來的環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