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認識清邁的方式
單線敘事難以描繪一座城市的樣貌,就試著用更多角度來觸動自己認識清邁。
位於泰國北部的清邁建城至今727年,以泰北或稱藍納文化為傲,精細的傳統織品、木雕銀飾手工藝是新創設計的強大底蘊;多民族的聚居遷移加上佛教信仰結合自然崇拜的習俗,年度節慶自帶態度與魅力;地理位置環山不靠海、歷經緬甸兩百年的統治,飲食風格更獨樹一格。或許街頭巷尾的咖啡香為古都添了新衣,但常民文化仍深深紮根在佛寺或傳統市場。
跟著節慶走進清邁城
傳統節慶應是最容易融入,或探索異國文化精華的視窗。在清邁,不外乎就是一年三季中熱季4月的宋干新年潑水節、送走雨季的水燈節,以及涼季末的花卉節,而活動當中的大型花車遊行和造型裝扮,也同時展現了泰北的傳統工藝暨多民族文化。
宋干新年是跨進黃道第一宮,象徵新年度正式啟動,節慶期間在清邁最盛大的活動便是浴佛遊行。上午信眾們將城內各區代表佛寺的佛像迎出城,下午則從賓河對岸一路浴佛回古城,祈求新年祝福的崇敬合十。年末的水燈節場景完全展現了張燈結彩的字義。雨季末、結束農耕收穫,是謝天、是祭河神,攜一盞水燈祈願後順水流走也將穢氣帶走。二月初的花卉節,雖起於旅遊與花卉產業合作的觀光節慶,但抓住泰北最舒適的涼季末,各色花卉妝點的花車或依傳統或展創意,恣意地在陽光下閃耀。
漫步古城城牆與城門
清邁國際機場距離古城區不塞車僅10~15分鐘車程,沿著Mahidol路往北,不一會就能看到磚造古城角。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稱為塔佩門、松達門、清邁門、白象門。北門白象門當初是貴族國王進出的城門,門旁城牆邊與臨護城河成排的阿勃勒,在每年4月潑水節前後,如黃金雨般的花瓣隨風落下,是最美麗的季節景觀。
東方的塔佩門前廣場,是重大節慶活動開幕典禮舉辦處或遊行起訖點,也是週日古城內行人徒步街的起點。南門清邁門外的瓦萊街,早年是對外商貿陸路以及銀匠聚集之處,後以打銀街聞名。清邁門旁的早市飄散糯米飯香氣,各色熟食餐點、傳統咖啡攤等,是當地人的早餐得來速。西城門松達門過去是通往皇宮後花園之地,平日是市民活動筋骨的空間。
文化中心與博物館
建築已逾百年的清邁文化中心,舊址原為藍納被納入暹邏國境前的貴族居所,1919年之後曾改建成清邁行政中心、爾後閒置多年又改建為文化中心,並於2002年開啟新身分,從清邁歷史、人文與地理樣貌等分區主題,向旅客述說清邁的古往今來。2013年,文化中心對面的原清邁法院重新整修後開放的蘭納民俗博物館,則從常民生活、信仰與地方工藝來講述泰北與清邁的地方故事。
泰北料理是糯米飯小偷
泰北的主食為糯米飯,最簡單的組合就是一包糯米飯、水煮蔬菜配上青辣椒醬。青辣椒醬是用綠長茄、青辣椒、大蒜等烤過後去皮,加上蝦醬、鹽等一起搗製而成,是清邁招牌辣椒醬,建議多帶一份炸豬皮搭配,瞬間升級享受!另一款糯米飯好朋友泰北香腸是飽胃又下酒的泰北美食。泰北香腸肉餡拌進辣椒醬底,加上切細碎的馬蜂橙葉、香菜等拌勻灌進豬腸後,整條香腸或烤或炸,最後切片上桌配花生、南薑角,是令人停不下來的好味道。而從中國雲南穆斯林帶進來的金麵,在演變後加進些許椰漿,金黃酥脆的炸麵條與湯麵覆上溫柔微辣的湯汁、搭配紅蔥、酸菜,亦是許多人到清邁的命定美食之一。
從清晨到深夜的傳統市場
地方傳統市場是最能貼近常民生活的場域,位於清邁賓河邊的瓦洛洛市場和龍眼市場一帶,是無論觀光客或在地人潮皆絡繹不絕的傳統市場區。
傳統市場區不僅有基本的生鮮蔬果、香料、熟食外帶、地方小吃、奶茶咖啡攤,要採買祭神拜佛的香燭和祭品或是節慶裝飾,要找傳統服飾、學生制服背包、金飾店、藥局、花卉批發,或是布品批發、五金雜貨等,在此應有盡有。夜晚,市場內的商家熄燈,建築間的道路成了夜市,燒烤、米線攤、炸物等攤商搭棚架燈,成為晚餐、宵夜採買的去處。
清邁咖啡徹夜飄香
近年有許多旅客喜歡到清邁「打卡」咖啡館,可能是因為慕名而去、享受氣氛、要喝得獎那一杯或是單純為網美。清邁咖啡館之多,根據統計,光是清邁市就有千家,疫情前,每季更新20-30家幾乎成為常態。雖說泰北有自己的咖啡產區,有「皇家計畫 Royal Project」輔導的加持,本地連鎖品牌也經營二十多年餘,但這近十年間興起讀清邁咖啡館潮,加速走出自己的風格,透過咖啡說故事。
集結藍納文化與歷史的古城佛寺
清邁或藍納佛寺與佛塔建築獨具特色,大殿山牆花草圖案雕刻、殿內紅底金漆畫展現藍納傳統木雕工藝與繪畫風格。清邁府有約1,263座佛寺,古城周邊約45座。柴迪隆寺、清曼寺、菩莘寺、素帖寺是推薦參訪的佛寺。
柴迪隆寺佛塔於1545年建成,震後未復原,頂層半崩狀態留存。方塔身繞著大象塑像,其中8座大象據稱有保護符。靠近城北的清曼寺,過去是明萊王建城的指揮所,有歷史意義。大殿修復後的紅底金漆壁畫描繪清邁建城歷史、節慶與大事件。佛塔為金尖頂,方形塔身也有大象塑像。靠近古城西方的菩莘寺,被列為國家級古蹟並成為皇室佛寺之一。每年宋干新年,市民會徒步登上菩莘寺參與迎佛儀式。位於素帖山的素帖寺被視為聖地,是清邁人的信仰中心。金黃佛塔與華蓋、沿山坡的雙那伽階梯是其特色。每年衛塞節,清邁人會徒步登上素帖寺,欣賞市景。
把人文歷史編進空間的飯店
清邁人常將藍納文化掛在嘴上、放在心裡,透過空間傳遞與在地連結。羅望鄉飯店位於古城中,大門對排竹林,內部保留改建前的大樹,共有41間泰北式客房和套房,服務人員的制服和椅墊呈現高山民族織品元素。十多年前,飯店的精品店就是地方精緻手工藝品的選品。為了推廣在地文化和創作,飯店特別設有藝廊,不定期展出高山民族文化或音樂相關攝影展,有時候飯店迴廊也成為展場。餐廳面對泳池,供應城裡極具水準的泰北料理。在賓河對岸的Wat Ked區巷弄裡,「137 Pillars House Chiang Mai」見證了早年外商在清邁進行交易買賣的足跡。飯店餐廳和酒吧所在的舊木造建築曾是「Borneo Trading Company」在泰國北部擁有伐木特許權的公司總部,在殖民時期享有盛名。該建築有137根柱子,因此得名。整修過程中,發現當時有許多中國移工參與工程,裝潢上也帶有些許中式風格。飯店長期支持流浪大象收容中心和Wat Ked佛寺,是對當地社區的實際回饋。沿著賓河往北,「Raya Heritage」將泰北地方的編織工藝和文化融入飯店空間。穿越綠茵瀑布般的爬藤小花,進入幾乎只有米白色和原木色的大廳,透過刻意挑高、中庭大樹和草地旁的河景,瞬間讓人轉換心情進入沉靜舒適之境。飯店內植物繁多,完美展現清邁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活習慣,客房中的容器、茶盤和陽台茶桌都是周邊村落手工編織的成果。想親自體驗的話可以先預約。
藝文聚落、設計週與市集
約莫10年前,清邁開始出現一些藝文聚落,同時間,清邁設計週開始在12月第一週登場,帶點清新、質樸的文青氣藉由地方傳統工藝豐厚底蘊墊高到另一個層次;舉辦多年的年度新創小市集「*nap」的規模也隨著這股風潮擴大。爾後以有機農產和溫馨手作市集出場的週末Jing Jai有機農夫市場,疫情之後在財團整頓下,成為市區週末白天最熱門的市集。
清邁第一座相對有規模的藝文聚落要算是在清邁大學後方烏孟寺一帶的「Baan Kang Wat」,泰文名意譯「廟前的家」。計畫主持人希冀回到過去老社區互助共生的氛圍,是建構整個區域的主要概念。最初加入的10間店家各擁獨棟木屋、營收自負,但公共空間的草地、小菜園則為大家分工。初期僅有綠地和中間階梯形的活動空間或露天表演台,年末會辦露天電影院和市集,溫暖可愛的氣氛甚至吸引泰國電影去取景。之後隨著觀光人潮漸長,入駐的店家也變多,不定期舉辦的活動也更加熱絡,後方菜園開始養雞賣蛋,小畫廊們也推出隨時可參與的手繪手作體驗。
踏上因他儂山步道眺望群山
清邁府境內的因他儂山是泰國國家公園也是最高峰,海拔2,565公尺。山區佔地約482平方公里,動植物生態豐富,因山勢高低造成瀑布景觀有細水長流也有宏偉壯觀。入山賞景,官方規劃有不同長度的步道路徑,其中最熱門也是季節限定的就是「Kew Mae Pan」步道,來回約2小時。途間多經過茂密樹林,行至最高處,從樹間抬頭就能望見180度遼闊的群山景致。
YOU MAY LIKE
探索邦蘭普
邦蘭普位於曼谷大皇宮北邊,以背包客聖地考山路聞名,實際上是宮廷工匠後代聚居的區域,隨處可見藝術文化遺產。宮廷音樂與繪畫、精緻宮廷飲食、多元族裔與美食,讓旅人置身舊時代的魅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