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耳朵小宇宙!一次聽懂《行星組曲》

作曲家霍斯特帶著人類用耳朵進行一場精采的太空之旅。

BYOtto Lai (賴偉峰)21 January, 2020

太空旅行時代尚未真正到來,我們很幸運有像霍斯特這樣的作曲家,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成立之前,就帶著人類用耳朵進行一場精采的太空之旅。

為什麼以行星為靈感創作

喜歡古典音樂的人一定都聽過英國作曲家古斯塔夫・霍斯特《行星組曲》(The Planets),美國當代最偉大的電影配樂家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從來不諱言《行星組曲》給了他創作《星際大戰》(The Star Wars)原聲帶很多靈感。這首管弦樂曲是他的作品32號,一共包含七個樂章: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與海王星,少了我們居住的地球,也少了大家熟悉的冥王星。

當時,這位大作曲家到底在想什麼?怎麼會想到以太陽系的行星這樣特殊的題材來譜曲呢?行星,日文稱「惑星」(わくせい),到底在怎樣的想法或困惑下,他透過音符描繪了這些樣貌、性格、移動軌跡皆迥異的行星兄弟。但是卻又漏掉地球跟冥王星?

霍斯特的《行星組曲》寫的並非天文學上的實體行星,也不與古代神話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關聯,而是建立在古代迦勒底人、中國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術上的,也就是指各行星行使眾神的意志,對人類事務產生所產生的影響。

為什麼《行星組曲》中沒有地球和冥王星?

換句話說,占星術是站在地球觀看各行星,我們是觀察點因此沒在星盤中,樂曲中自然也就沒有地球。占星學最早在古希臘只有五大主星,也就是肉眼可見的水、金、火、木、土。之後的中世紀占星學家,又加入了月亮與太陽,合稱七大主星或「曜星」(Lights)。近代望遠鏡技術發明後,隨著天王、海王、冥王諸星被發現,也陸續加入占星學系統。

那為何冥王星缺席於《行星組曲》?因為該曲寫於1914~1916,而冥王星被發現卻是1930年!

回到1930年,當時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的發現震驚全球,霍斯特的《行星組曲》早已完成了14年,即便作曲家當時即便還活著,卻對於替這顆新行星增寫新樂章顯得興趣缺缺,四年後霍斯特過世,冥王星樂段也就成為樂迷心中對《行星組曲》永遠遺憾的缺角。

鮮為人知的歷史內幕

其實,歷史上第一位替行星譜曲的並非霍斯特,而是天文學家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

他早在十七世紀初,結合自己的三大行星運動定律(軌跡論、面積論、週期論),譜寫了最早的行星組曲,發表在《天地間之和諧》這本書的第五卷第六章。他的這三條定律將太陽系用數學結成一體,他的行星組曲也是依照天文學與數學而寫,因此把音樂扣緊科學,但卻理性有餘感性不足,知名度當然就不如霍斯特的精彩。

直到2000年,另一位英國作曲家柯林・馬修(Colin Matthews)他同時也是研究霍斯特的權威,「狗尾續貂」地替《行星組曲》補滿了第八個樂章《冥王星,新生者》(Pluto, the Renewer)。正當樂迷多年缺憾被補齊而感到欣慰時,2006年8月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在布拉格公布了行星的定義,冥王星被降格成了「矮行星」(Dwarf Planet),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成為人類天文史上「最短命的太陽系行星」,也間接打臉馬修。

旅人的一場紙上音樂會

看過歷史上作曲家們對宇宙行星的創作糾結後,讓我們沈澱心情,回歸《行星組曲》的音樂內涵。七個樂章各有作曲家下的標題,靈感則起源於《The Art of Synthesis》這本書。

《行星組曲》不僅是描繪行星特色的一首管弦作品,如果你有時間駛進這首作品的航道中,會發現霍斯特不僅透過音符描繪出星際移動感,更緊扣著聽者心情起落的滿足感。

當人類的想像力到達火星、天王星,距離站上外星球的未來也不會太遠的,征服旅程就在那一念之間。

深度導聆:霍斯特《行星組曲》七個樂章 

第一樂章《火星——戰爭使者》
火星象徵能量、意志、爆發力和生命力,支配肉體力量,欲求、衝動、野心的根源。

霍斯特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完成這個樂章,等於是戰爭的預言曲。那段透過弦樂器以弓木敲弦(col legno)加上打擊樂群,彷彿就像窮兵黷武的軍團逼近,一種山雨欲來的壓迫感。

 

第二樂章《金星——和平使者》
金星象徵和諧、藝術、美感、愛情、人緣、交際。

這個樂章的悠揚靜謐,正巧跟第一樂章的侵略威武形成鮮明對比,一如傳統交響曲或協奏曲第一、二樂章的剛柔對比。此刻,我們來到星際裡安詳和樂的桃花源。


第三樂章《水星——飛行使者》
水星象徵思想、心智、語言,決斷力及表達能力、溝通與學習能力。

這是一段急板且充滿諧謔的樂曲,會這樣表現是因為傳說中水星是頭盔、鞋子都帶有翅膀的信使,也是醫藥、旅行者、商人和小偷的保護神。第一主題輕巧且俏皮,象徵忙碌遊走的福音信使;第二主題則有著民歌風格,展現水星受到人們歡迎的特色。

第四樂章《木星——歡樂使者》
木星象徵知識、深造、哲學觀、直覺、理想與抱負,正面及樂觀思想。

這一樂章構思宏大,篇幅也較長,呈現了木星的歡愉但卻不失莊嚴的一面,最初的法國號群吹奏展現氣勢浩蕩,隨後生機勃勃與熱烈的舞曲節奏讓歡樂綿延不絕;第二部分從第一部分的快板轉為行板,並且運用了英國人家喻戶曉的《I Vow to Thee My Country》歌曲旋律,讓這段成為廣告上的寵兒。

※《木星》的部分段落被JR東日本用作車站發車音樂之用,現在包括中央・總武緩行線幕張車站、中央本線甲府車站和兩毛線伊勢崎車站,也都還在使用。

第五樂章《土星——老年使者》
土星象徵磨難、考驗、責任感、自我成長、成熟、自保。

這是霍斯特本人最喜歡的樂章,堪稱他的力作,也展現了他的人格特質。音樂以長笛、大管和兩架豎琴奏出的固定節奏開始,象徵老年人蹣跚、滯重而單調的步態。不僅表現「肉體衰退」,更有「理想實現」的慰藉。這裡展現的遲暮之感、人生思索和美好回顧,與上個樂章《木星——歡樂使者》形成強烈對比。

第六樂章《天王星—魔術師》
天王星象徵天賦信念、個性、改革與創新能力。

霍斯特在此運用了變幻無常的調性與突兀音樂強度,讓聽眾有撲朔迷離的感受。四個銅管音符,展開這個帶有黑色幽默的大編制管弦樂章,剛開始由小號及長號用力奏出的怪異旋律,成為這個樂章的發展基調——一種奇怪、獨特、遙遠、寒冷、捉摸不定的氣氛。

第七樂章《海王星—神秘者》
海王星象徵敏感與幻想能力、內省、潛意識、幻覺、迷亂,以及詭計或騙局。

最後一個樂章同時呈現靜謐溫柔以及神秘朦朧兩種感覺,前者呈現海王星內在涵意,後者則是指海王星存在於太陽系的實際情況。透過鋼片琴、豎琴和小提琴的大量的合奏運用,渲染出迷茫的神奇景象。這一樂章還使用合唱人聲來增加聽覺效果。總譜上註明著:「合唱團應置於舞台邊鄰近的房間內,房門要開著,直到全曲的最後一小節,這時門要輕輕地、靜靜地關上。」聽得到、看不到的合唱聲,呈現十足的神秘感。
 

 
 

 



YOU MAY LIKE

24H臺中│7:00 高美濕地.賞鳥迷的天堂

一個地方的轉變,從繁華到寂靜,再到生態的復甦,高美濕地是一本開放的生態教科書,等待著我們去翻閱每一頁。

24H檳城│18:00 七間老厝

如果你想親近娘惹文化,那麼品嚐娘惹菜就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

24H台南│10:00 水仙宮市場

城市的靈魂、銅板美食集散地

24H檳城│10:00 廣泰來茶室

咖啡店(Kopi Tiam)是馬來西亞獨特的早餐文化。